
这场跨越1995年到2023年的回儒领导对话峰会,弥补了28年的空白。
1995年,在马来亚大学举办的《回教与儒家思想文明对话会》标志着马来西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启了超越宗教和哲学界限的对话。
28年后,区域策略研究所联同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国际伊斯兰思想与文明研究所(ISTAC-IIUM)和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于2023年11月29日在吉隆坡万丽酒店(Renaissance Hotel)成功举办回儒领导对话峰会(ICLD2023)。
这次对话是对1995年事件的延续,象征着两个文明之间持续对话的里程碑。这场对话汇聚了两个传统的学者、专家和从业者,创造了一个开放而尊重的交流平台。此次对话旨在强调在一个和谐而互联的世界中促进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跨文化理解已从仅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一个要素,演变成为全球稳定和进步的基本支柱。如果没有意义的全球对话,将存在加剧权力失衡,和培养霸权氛围的风险。透过全球对话,各国可努力实现公平和包容的国际关系,培养合作和共责意识。因此,现在正是开启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之间文明对话的最理想时机。
这场对话的主题为“开明领导的理念:伊斯兰与儒家视角”,反映深入探讨伊斯兰与儒家之间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承诺,为建立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世界铺平了道路。
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超越了其直接影响。它为未来的文明对话树立了先例,强调了超越文化和宗教界限以促进和谐共存的重要性。这点贯彻“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精神,强调包容性,以及也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连接和合作,无论是经贸或社会人文。
当我们踏上这个重新探索和对话的旅程时,2023回儒领导对话峰会致力成为“”开明“”的灯塔,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不同文明也能和谐共存的世界。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促进对话社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文化的复杂性日益凸显的时候。他指出,伊斯兰和儒家的启蒙领导对话是促进国家和国际理解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日益严重的不宽容时代,安华认为文明对话是一种大胆的反抗行为,肯定了对相互理解、包容和追求和平的承诺。他强调,关于当代挑战的讨论,如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必须建立在伦理原则的基础上。
安华指出,儒家思想与伊斯兰教同样强调道德赋权理念和实践方法,儒家中”内在修为”与《古兰经》中”净化灵魂”概念相似。
借鉴古代哲学,安华指出,儒家和伊斯兰都教导平衡、道德行为和考虑集体利益。马来西亚在促进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中,扮演独特的角色。
安华最后敦促马来西亚树立一个先进技术和道德启蒙的未来榜样。在他看来,马来西亚正处于一个能够在不同的种族、宗教、国籍和性别之间创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拐点。
首相安华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共同推介《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对话》的中文版。这个版本是由奥斯曼·巴卡尔教授和锺玉莲共同编辑的第二个翻译版本,是继波斯尼亚语版之后的首个中文翻译版本。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部长郑立慷、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兼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奥斯曼教授和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先生见证。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长江商学院人文委员会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也在会上进行线上主旨演讲。演讲之后,首相安华与杜教授展开了一场横跨4,355公里的对话。
| 首相: 杜维明教授,您能听到我的声音么?
杜: 可以。 首相: 好的。能再次和您对话,我非常高兴,您看起来神采依旧。我还记得那些消逝的旧时光。于我而言,无论是您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朋友,我都对您的“择善固执”深感钦佩。在我备受磨难的时期,您一直都在施予帮助。我的夫人今天也在现场,我们祝愿您一切安好,并借此机会感谢您的仁爱与关怀,特别是在那些艰难岁月中。 其次,我想说的是,您总提及理解和欣赏的议题,而西方则通常讨论宽容,(诸如)宗教宽容、文化宽容,但您却一以贯之地谈理解与欣赏,这中间存在很大差异。在伊斯兰有一个词是“تعارف”,意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和欣赏。对于像马来西亚和其他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我认为宗教间、文化间的对话至关重要。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伊斯兰先知的理解是相近的,类似的还有精神、物质,家庭以及普世价值。您对此贡献卓著。我很幸运,因为在监狱那些年,我阅读了您所有的英文著作,所以现在我是个忠实的“杜维明式领导者”,甚至可以做关于杜维明及其思想的演讲。 杜: 非常感谢,我对此深表感激。并且,我认为从伊斯兰的视角来看,除了公平和正义,诸如相互理解、同情和爱也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从他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意味着我们能够以公心行事,不仅仅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群体和人类整体的福祉。我们更珍视“同情”的观念,它甚至比正义和他者的观念更为重要。谢谢您的评论。 首相: 最后,最后两句,杜维明教授,我想说的是,现在这个纷争四起、认同政治蔓延、法西斯主义沉渣泛起的世界,着实令人担忧。我们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来继续这一使命——使人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而不是播撒会导致纷争的混乱之种。您现在必须为我们建言,我们需要您的指引。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至少在马来西亚,我能对发展方向略施影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对于东盟乃至整个地区而言,您有何建议? 杜: 我认为合作、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的亚洲精神,是建立共同体的基础。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自知之明,你就能够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在他人眼中,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成员,也作为相互欣赏这项事业的直接参与者,你将如何敞开胸怀、拓宽眼界。现代化程度越高,世界也愈加复杂、充满争议。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能够对话,还要发展出一种互利的对话:尝试去理解他人,以建立自己的主体性并凝定志向,这不仅是自我审视之道,也是与人和谐相处之道。这一持续的自知、利他的进程,藉由自我理解、欣赏他人而得以不断深化。 这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正所谓,乾称父,坤称母,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因而,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不仅是对话的基础,更是在这个纷争不息、极端主义盛行的世间,实现和谐的前提。这一观念根植于儒家传统的恕道和仁道,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种对自知与知人的终生承诺,是交流与对话的真正基石。谢谢。 首相: 谢谢,杜维明教授。这不仅是我个人,更是全体与会代表的荣幸。我相信您的高论不仅会在马来西亚传播,更会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我注意到儒家伦理和伊斯兰都特别重视仁、恕、同情等价值,我们正在尝试将“诚”、“仁”等价值纳入马来西亚,并承担起“恕”的责任。再次谢谢您,谢谢各位。 杜: 谢谢,谢谢。也向您的夫人和学生致以问候。 以上对话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翻译与整理: http://iahs.pku.edu.cn/dynamic/information/3266.html. |
高端论坛主题一: The Philosopher-King in Islamic and Confucian Political Thought: Comparative Notes
主讲人: Emeritus Professor Datuk Dr. Osman Bakar, Al-Ghazali Chair of Islamic Epistemology and Civilisational Studies and Renewal, ISTAC-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
主持人: Mr. Mohd Shazani Masri (ISTAC PhD student, Malaysia)
高端论坛主题二: Islam-Confucianism Dialogue: Towards a New Creative Phase
主讲人:
- Professor Nevad Kahteran
- Professor Dr Wen Haiming
- Professor Dr. Lasiyo
主持人: Dr Nurul Ain Norman (Research Fellow, ISTAC, Malaysia)
论坛一: 传统与现代
主讲人:
- Professor Mohd Hazim Shah Murad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 Professor Dato Mohamad Abu Bakar (University of Malaya)
- Dr. Peter T. C. Chang (University of Malaya)
主持人: Dr Tee Boon Chuan (Associate Professor, UTAR, Malaysia)
论坛二: 治理与文化
主讲人:
- Ms. Chen Yuanfen (Executive Chairman of the Global SME Alliance Confucian Business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 Dr Tan Chee Seng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 Mr Mohd Yusmadi Mohd Yusoff (Senior Partner at Fahda Nur & Yusmadi and founder of the RIGHTS Group)
主持人: Mr. Yong Hee Kong (Senior Advisor, ASEAN Pte Ltd, Malaysia)
论坛三: 经济、商业与世界秩序
主讲人:
- Professor Dato’ Saadiah Mohamad (Universiti Selangor UNISEL)
- Dr Wang Lizong (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CPPCC)
- Dr Phar Kim Beng (CEO of Strategic Pan Indo Pacific Arena (SPIPA))
主持人: Mr. Arief S. Arman (MA Religion in Global Politic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论坛四: 全球化、青年与文化交流
主讲人:
- Ms. Fan Xinhe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Emeritus Professor Datuk Dr Azizan Baharuddin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Malaya Centre for Civilisational Dialogue and Holder of the UKM-YSD Chair for Sustainability)
- Mr Muhammad Faisal bin Abdul Aziz (Presidency of the Muslim Youth Movement Malaysia (ABIM) from 2019 to 2023)
主持人: Mr. Nathaniel Tan (Columnist, Malaysia)





